高考押题二:中国转型时期的历史特征

※发布时间:2017-8-6 10:14:31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马上就要高考了,历史君根据历年形式和高考大纲为大家押题了!大家一定要记哈,如果押中了考后一定告诉历史君哈~

  一、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与发展——先秦、秦。先秦(远古~公元前221年)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时期;秦汉(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对真个中国古代文明起到了奠基的作用。

  1、上:从分封制、法制逐渐发展到主义中央制度。一方面,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逐渐加强;另一方面,官僚体制逐渐代替了贵族体制,皇权逐渐形成,高度集中的体制奠定了中国古代制度的基础。

  2、经济上:农耕经济是中国古代经济的典型特点。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春秋战国时期形成以家庭为能为的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成为中国国古代经济的典型形式;在此基础上,手工业、商业在先秦、秦汉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二、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魏晋南北朝(公元220年~公元589年)、隋唐(公元581年~公元907年)、宋元(公元960年~公元1368年)是中国古代文明继续发展并逐渐成熟的历史时期。

  1、上:中央制度在魏晋南北朝遭到一定程度的,但在隋唐和宋元得到继续发展,隋唐形成了三省六部制、科举制,标志着中国古代证制度的成熟,在此基础上,宋元中央制进一步完善。

  2、经济上:魏晋时期北方的农耕经济遭到一定程度的,隋唐、宋元时期,农耕经济全面繁荣,农业、手工业、商业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海上和陆的对外交往空前繁荣。

  3、文化上:魏晋南北朝时期,特立独行的士人群体的形成,推动了书法、绘画、文学等艺术的发展;隋唐时期,科举制度扩大了知识队伍,推动了文学艺术的进步;宋代,知识地位提高、市民阶层队伍扩大都推动了文化的发展。

  三、中国古代文明的繁荣的转型——明清。明清(1368~1840年)是中国古代文明衰落并逐渐向近代文明转型的时期。

  1、上:明朝废丞相、设内阁,清朝增设军机处,主义中央制空前加强,严重阻碍了新经济、新思想的出现和发展,反映了封建制度正在衰落。

  2、经济上:一方面,农耕经济继续发展,并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手工工场,经济总量仍然处于世界前列;另一方面,重农抑商政策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与资本主义国家相比,中国发展缓慢,已经开始落后于时代发展的潮流。

  3、文化上:一方面,传统文化仍然占据着地位;另一方面,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文化兴起,文学、绘画、戏剧等领域出项了新的成就,明清之际的思想对君主进行了猛烈地。

  4、对外上:实行闭关锁国,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了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使中国与世界,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经济总特征:封建经济高度发展,商品经济空前繁荣,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但因受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阻碍而发展缓慢。

  思想总特征:理学作为主流学派,极大了读书人的思想,使人因循守旧,到明朝后期出现东渐,思想文化严重,陈腐的理学体系仍占据地位 面对现实,人们要求冲破理学,追求个性,倾向于经世致用和反对的新的思想体系逐步形成。

  四、工业文明冲击下的中国的变革与转型——两次鸦片战争后的中国。鸦片战争至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1840~1894年)是中国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初步形成时期,中国在中逐渐向近代化迈进。

  1、上:一方面,列强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中国的主权遭到,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另一方面,中民不断外国侵略。太平运动兴起,沉重打击了中外。

  2、经济上:随着列强侵略的加剧,中国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渐解体,大量了近代企业的兴起,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中国开始向近代化迈进。

  3、生活上:随着交往的增多,生活方式传入中国,中国的生活习俗发生了巨大的变革,传统礼仪受到冲击。

  五、近代中国的与探索——甲午中日战争后的中国。从甲午中日战争到五四运动(1894~1919年)是资产阶级的高峰时期,资产阶级先后发动了戊戌变法、辛亥和新文化运动,资产阶级在、经济、文化的舞台上都异常活跃。

  1、上:资产阶级先后提出了君主立宪、等救国方案,开始探索在中国建立的道。

  2、经济上:资产阶级在实业救国的影响下,积极创办实业,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一战期间形成民族资本主义的黄金时期。

  六、近代中国的新阶段——新主义。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的成立(1919~1949年)是中国的新主义时期,及其代表中国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反帝反封建斗争的胜利。

  1、上:中国从诞生到逐渐成熟,领导中国人民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正确的道,取得了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国共两党的关系影响了中国的政局。

  2、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继续曲折发展,在国民初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期间遭到了。

  4、生活上:在国民初期,物质生活、交通通讯事业、影视事业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抗日战争、人民解放战争时期发展迟缓。

  时期作为中国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一个特殊时期,无论是社会结构,还是社会运行机制(包括社会生活等)都在急剧地发展、变化着,是这段历史的总态势和总特点。诚然,由于时期中国所处的特殊的历史背景,中国社会在其转型过程中,呈现了如下几个特征。

  第一、社会的沉沦与社会的进步共生。时期,中国社会始终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状态。中国社会这种性质,决定了中国社会沉沦与进步共生的发展态势。1911年的辛亥,虽然了君主王朝,但并没有结束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成立后的38年中,从某种程度上看,中国在半殖民地的泥潭里越陷越深。日本帝国主义武装入侵后,中国已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地位。一部史,实在是一部中国社会的沉沦史。

  然而,帝国主义的侵略并没有能完全中国社会向现代转型的步伐。在与帝国主义的过程中,中国开始世界。封闭型的中国封建社会开始被打破,中国开始了痛苦的现代化历程。在中国逐渐融合于世界的过程中,封建的自然经济开始,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了。成立后的38年,中国资本主义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封建遭到严重的冲击,中国在一步步半封建性或半资本主义性社会。一部史又实在是一部封建的削弱史和一部资本主义的成长史。

  一方面由于帝国主义侵略的加深,中国社会在一步步沉沦;另一方面,由于资本主义的发展,特别是中国人民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奋力,中国社会在一步步转向现代,沉沦与进步共生,是时期社会转型过程中的一大特征。

  第二、传统与现代两种生活方式并存。时期,是东文化激烈碰撞的时期。这一特点反映在社会层面上,则致使中国的社会生活各个方面都出现了新旧并存的局面。

  一方面是具有现代化气息的城市在不断涌现,另一方面是广大的农村,依然保持着传统的风貌。在衣着上,既有西服革履者,也不乏长袍马褂者。在饮食上,当一些新派人物在品尝西点西糕时,更多的人仍不懂面包为何物。在居室上,当西式洋房矗立在城市的街头巷尾时,更多的民居仍是传统的青砖黛瓦。传统与现代两种生活方式并存,是社会转型过程中的另一特征。

  时期,中国政局多变。无论是北洋军阀,还是,中国实际上都未真正统一过。在北洋军阀时期,各军阀拥兵自重。在其各自所辖范围内,军阀们往往以自己的意志影响着辖区的发展。在时期,社会发展的态势更为复杂。由于当时特殊的社会背景,中国出现了互相分立的三个区域,即中国区、中国开辟的根据地和日本侵略者占领区。这是三种完全不同性质的区域:在国统区,依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日本占领区,完全是殖民地社会;在领导的根据地,则具有新主义社会的性质。由于区域性质的差异,各区域社会发展也呈现了不同的状态。在国统区,由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多重,社会发展极其缓慢;在日本占领区,由于尖锐的,社会在发展;在各根据地,由于实行反帝反封策,社会发生了飞速的发展。中国社会在多重区域内,呈现了多种发展态势,这是时期社会转型过程中的又一特征。

  1、方面:袁世凯,反对袁世凯。影响:观念进一步深入;粉碎了袁世凯帝制的。

  2、经济方面:兴办实业。影响:实业救国成为社会主要之一;民族工业出现短暂的春天;队伍的壮大。

  4、影响:了封建思想的正统地位;和科学思想得到;对五四运动的爆发起到了宣传动员作用。

  八、社会主义的曲折探索——前对社会主义建设道的探索。从新中国建立到前(1949~1978年)是社会主义建设道的曲折探索时期。有成就,也有教训。

  1、上:建国初期,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体系。时期,社会主义法制遭到,遭到。

  2、经济上:1956年基本完成三大,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人民化运动、严重影响了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在经济建设过程中,逐渐形成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4、生活上:交通运输业发展较快,基本上形成了覆盖全国的交通网,社会生活受影响较大,服装体现了强烈的时代色彩。

  九、新阶段——后中国社会的沧桑巨变。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1978~至今)是中国全面时期,是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成就最突出的时期。

  1、上: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得到恢复和发展,一国两制促进了祖国统一大业的发展。外交领域成就突出,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国际。

  2、经济上:经济体制全面展开,逐渐形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外从范围上不断扩大,从层次上不断深化,逐渐形成了全方位的对外格局。

  3、思想上:以理论和重要思想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建设理论成为我国的思想指南。

  4、文化上:科技、教育、文艺等全面繁荣,生活时尚、思想成为新时期人们面貌的主要特色。

  隶属于三好网,全国最具影响力的高中历史学科服务平台,每天提供最新干货知识、学科指导、备考策略及在线答疑!

  知识纵览:(人教版)必修一总结|(人教版)必修二总结|(人教版)必修三总结|高考历史高频考点汇总|高中历史易错点总结|高中历史知识结构框架表(上)|高中历史知识结构框架表(下)|中外历史大事年表总结

  授业:高中过来人给高一生的15条忠告|衡中学霸教你如何提问题|怎样历史又快有牢?|高考历史万能答题模板|历史选择题的9项“秒杀”神技|九大快速记忆历史|文综复习拿走不谢|如何掌握历史时间|历史答题标准大

  轶闻史趣:历史君评价《锦绣未央》|中国四大著名错字,竟无一人质疑|漫画版春秋战国史|为什么“买东西”不是“买南北”?|古人买房记:岳飞真土豪|《stone历史剧》--楚汉之争(上)|《stone历史剧》--楚汉之争(下)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推荐:

  

相关阅读
  • 没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