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剧正摆脱“高大全” “酷奇帅”

※发布时间:2020-10-28 0:06:12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姓名缘分测试小游戏核心提示: 以前的战争题材剧,人物高、大、全是一种单薄的形象,现在要是为了博收视而过度偶像化,单纯地制造帅酷神奇的人物,又了另一种单薄

  这个春节,当大多数人在调侃春晚或者走亲访友时,留守横店影视城的史中鹏正在扮演日本兵,穿梭于不同的剧组间忙着去“死”。

  大年初五那天,11个小时里他以不同的姿势和方式“死”了31回,“冲锋时被一枪、被手榴弹炸死、被炮轰死、被狙击枪、被机枪扫死、身上绑炸飞、被刺刀戳死、被大刀砍死、肉搏掐死”一下子打破半个月前“一天死八次”的纪录。就这样,一个原本寂寂无名的群众演员奇迹般地成了网络红人。与此同时,“横店抗日根据地”随之成为微博上的热门话题。

  和宫廷戏、年代剧、谍战戏等热播题材剧一样,持续受宠的抗日剧也难逃娱乐化的命运。尽管观众热衷于抗战年代关乎历史记忆和民族感情的故事,但也经不住泛滥的冲击。抗日战争的故事应当如何讲述、抗日剧如何保持长盛不衰,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对荧幕上千篇一律的抗日剧心存忧虑。

  “打鬼子的拍了好多了,下次可以多拍些鬼子投降的,要不鬼子不够死了。一天死好几回,都快要摇号了吧!”横店影视城娱乐频道曾在微博上如是描述“抗日根据地”里“打鬼子”的盛况,还戏称“死在横店的鬼子可以绕地球好几十圈了”!

  难怪著名编剧高满堂在去年参加编剧会议时直言:“什么是中国电视剧的现状?去横店一看,四五十个剧组都在打鬼子,创新在哪里?”对此,横店影视城表示躺着也中枪,“我们只是个拍摄啊!”

  以2012年为例,横店影视城共接待剧组150个,其中48个剧组涉及抗战题材,约占30%。目前在横店拍摄的19个剧组,其中有9个是抗战剧,这还不包括已杀青的《战地狮吼》、《姥爷的抗战》等剧。

  伴随着抗日战争戏的增多,群众演员的需求也在不断上升。横店影视城影管公司透露,去年使用群众演员(含特约演员)共计30万人次,其中60%在抗战题材的电视剧中出演过“鬼子甲”“匪兵乙”,甚至一度出现精壮群众演员告急的情况。

  26岁的史中鹏正是诸多“鬼子”的扮演者之一。“剧组选演员的时候,会专门挑一些相貌相对较丑的、看上去有点凶的人演鬼子,每次面试时,我只要把背缩起来,眼睛拉长,做出一副猥琐样就容易被选上。”他说。“横漂”四年的他仅2012年就参与演出了三十几部抗战戏,演了两百多次鬼子。很多时候他一个人要扮演好几个鬼子,用各种各样不同的死法去“死”。

  与史中鹏相反,被称为“横店第一漂”的职业演员林江国因为长得正气、仪表,经常演的都是男一号或者男二号,专门“打鬼子”。他去年在横店拍了《江湖儿女》、《我要当八》、《壮士一去》三部抗战剧,“虽说打得过瘾,但接连三部戏拍下来也是身心俱疲”。

  这样一天到晚“打鬼子”也引发了日本的关注。近日,他们以“抗日剧在中国泛滥,每年70部以上日本兵超忙”、“荒诞过头的抗日剧,如武侠小说英雄般瞬杀数百个日本兵”等为标题对此进行报道。

  至于大家为什么爱拍抗战题材的电视剧,绿城传媒总经理周伟成的解释是:“古装剧题材过审受到、谍战剧不让在黄金档,不拍抗战剧还能拍什么?”而演过无数抗战英雄并自己编剧、导演《盗火线》、《奸细》等一系列抗战剧的海顿则坦言,抗战戏泛滥大部分与市场青睐不无关系,“抗战题材有着很直观的冲突,因此收视率有保障。现代剧没有战争剧那样的画面刺激”。

  一方面观众喜爱,一方面敢买,这在无形中也刺激了制作方的“批量生产”。自然而然的,中国电视荧幕上刮起了“抗日风”。于是,打开电视机,脚蹬大头皮鞋,头戴有“招风耳”的黄布帽的“鬼子”便随处可见了。

  抗日剧在迎来“百花齐放”的同时,也在极力观众的认同。然而事与愿违,它在娱乐化时代渐渐迷失了方向,成了“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近日,一段“抗日英雄徒手撕鬼子”的视频悄然走红网络。视频中一位战士将一名日本兵不偏不倚撕成了两半,“鬼子”血肉横飞,英雄一笑。网民纷纷吐槽:你以为是撕鱿鱼片吗亲?人体构造生命科学呢?这抗日科幻剧要逆天啊。很快,“手撕鬼子”的招式也被网友恶搞推选成了“横店名菜”。

  这段视频正是出自于两年前的一部“神作”《抗日奇侠》。当年,该剧以投资近5000万、采用好莱坞拍摄手法、美国后期制作、超豪华阵容加盟等宣传吸引眼球。但其真正呈现给观众的却是一部无厘头的“武侠式”抗战剧。剧中曾有这么一幕:“铁砂掌”杜大鹏一个大鹏展翅,在翱翔了数个山头后,迅速做一个高空俯冲,就抓住了山间飞奔的野兔。此外,还有诸如绣花针、鹰爪功、化骨绵掌、太极神功等让人眼花缭乱的功夫炫技。人们仿佛在观看一部金庸式的武侠传奇剧,全然忘了该剧特殊的时代背景及沉重的历史主题。

  为了吸引更多年轻观众,抗战剧也开始出现偶像化的趋势。《向着炮火前进》讲述的故事发生在1945年初,但剧中的雷子枫(吴奇隆饰演)却身穿一件夹克式的皮衣,搭配上帅气的手套,最扎眼的是他古典的、涂满了定型发胶的飞机头。当他抖擞地站在镜头面前时,还非常淡定地戴上了一副雷朋眼镜。

  在“武侠化”、“偶像化”的带动下,抗战英雄的形象更加高大起来,似乎个个英明神武。而“鬼子”依然沿袭多年来固有的风格:猥琐和愚蠢。他们常常衣冠不整,留着小胡子,一脸,见到女人就流口水喊着“花姑娘”,见到就喊“八格牙”;一旦到英雄们,他们不到5秒便抱头鼠窜,大呼“饶命”。这与早期《地雷战》、《地道战》、《铁道游击队》等抗战剧中塑造的“鬼子”形象不无二样。

  “鬼子”演多了的史中鹏就总结出了一套经验:“越猥琐越好。”“一般我们在电视剧里看到主要角色被时,都是在镜头里缓缓地倒下。而我演的鬼子被一枪时,就要死得很脆,一下子摔在地上。”他说。一直在中国演日本兵的“鬼子专业户”矢野浩二对此也深有体会,他曾表示“中国的影视剧里日本人都以死告终,要么是要么是被要么是得病死”。

  令人感到奇怪的是,这些剧情夸张、超乎逻辑、与历史相去甚远的抗战剧,收视却常常拔得头筹。海顿表示自己不太喜欢这种抗日剧,“但不得不承认,它有它的风格,至少它能收视”。他认为那些夸张成分必须建立在“不出格”的基础上,“可以在尊重历史的前提下,融入一些商业元素,融入爱情戏,还有一些传奇色彩的桥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