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诞颂歌】“反演员”的恐怖蜡像馆

※发布时间:2020-12-15 1:36:44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推背图原文查尔斯·狄更斯的《圣诞颂歌》搬上大银幕大概有,其一是通过原著的时间之旅大肆渲染这个文坛上最受欢迎鬼故事中的牛头马面幽灵古堡;第二条是试着直触,把救赎、认识自己、生命价值这些老调儿无限放大;最后一条与电影拍摄技术的革新有关,也是技术控导演罗伯特·泽米吉斯的选择,不去深究故事、主旨,也不去考古,运用表演捕捉技术做一次混合拍摄,延伸演员表演至更有张力的动画人物,再结合3D技术,试图将影片变成独具匠心斑斓生动的圣诞时间穿越之旅。

  说到表演捕捉,那真是一种很炫很先进的电影拍摄技术,早在《极地特快》时期罗伯特·泽米吉斯就已经驾驭过此技术的雏形形式,汤姆·汉克斯在当中也依靠它进行过角色分化。表演捕捉技术要求演员在拍摄时穿带有光球的纤维衣,技术师用经过计算机处理的摄像机对演员进行360度,捕捉他们表演时的每一次皱眉,每一次面部抽搐,从而形成逼真的动画人物。表演捕捉对演员的妆容、服饰方面没有特殊要求,但它需要演员有楼顶抽风般对着空气演戏的,强大的情景再现能力也是必要条件,通过此技术延伸表演张力是Jim Carrey等人加盟《圣诞颂歌》的一大原因。

  可问题是,导演此举究竟能赋予影片什么,表演捕捉的拍摄过程及其演员却只换来如同蜡像般的角色和虚假僵硬的表演,《圣诞颂歌》就像是罗伯特·泽米吉斯的一次生硬的显技,没有重大意义没有必要性也无法讨好观众。

  直到《极地特快》已经成为经典的今天,仍有许多人在讨论影片使用表演捕捉技术的必要性,倒不是说技术狂导演的每一部作品都应该掀起一次技术,但起码应该突出技术赋予影片无可比拟的闪光点,《圣诞颂歌》经罗伯特·泽米吉斯的这番打磨加工的意义何在实在不得而知,影片因为因为技术而且空洞,圣诞的温馨也被的惊悚悬疑。

  论作品的深刻和对于人性的把握,100多年前的狄更斯真的要比现在的写手们强得多。带一个无比吝啬的人做一次时间流转,将他人性的污点全部展现在面前,一次多么不可思议的救赎之旅。我们乐于看到无可救药的可怜虫重新寻回生命的意义,人类需要用别人的目光来审视自己。

  回到《圣诞颂歌》,本片的救赎主题摇摇欲坠,前半部分很像Jim Carrey梦游逛夜市,几处场景刚有点回到从前的忧伤气息,马上就被显技的大场面切断。从后半本分可以感受到罗伯特·泽米吉斯急于点明原著主旨,结局极其,画面也是前半部分未有过的明亮色彩,但影片的气质已入骨,更显得收尾刻意又矫情。

  虽然本人对罗伯特·泽米吉斯这种费力不讨好的做法不太感冒,但Jim Carrey的表现还是值得一夸。片中Carrey不但扮演了老中青幼四个人生阶段的吝啬鬼Scrooge,还扮演了帮助Scrooge回到过去放眼未来的三个幽灵,每一个人物和同一个人物不同阶段都需要投入不同的情感和精准的反应,在同一部作品中完全七次角色分化,难度可想而知。看完《圣诞颂歌》,觉得表演捕捉技术比较适合Carrey这种橡皮脸演员,多到不可思议的表情是他最大的优势,表演捕捉无疑延伸了他的表演张力。

  但同时一个严重的负面问题也产生了,就像很多演员评委不会将最佳影片的票投给《阿凡达》,《圣诞颂歌》也很容易被扣上“反演员”的,片中玩角色分化的演员不止Carrey一人,这样发展下去,演员对于一部电影反而没有技术重要,长此以往,后果不堪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