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评“比《八佰》更真实”大型纪录片《亚太战争审判》总导演揭秘幕后创作故事

※发布时间:2020-12-14 11:56:27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比《八佰》更真实”,“这是‘八百壮士’在四行仓库奋战的历史画面”。日前,一段“四行孤军”从战斗到撤离的真实影像资料,凭借比电影更真实的呈现,引发观众的转发热议。影像中,一组由摄影记者海岚·里昂近距离拍摄的照片,因为罕见的清晰质感显得格外珍贵——撤退战士们青涩的面庞上,写着对未来命运的茫然,他们此时还不知道,命运对他们的才刚刚开始……

  这段真实影像,出自纪录片《亚太战争审判》。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战争胜利75周年,这部由上海纪录片中心、融中心出品的大型纪录片,本周一晚首轮播放。作为全球首部全景式聚焦二战后各同盟国对日本BC(乙丙)级战犯审判的大型纪录片,这部作品展示了不少初次公布的影像资料,一经便受到业内外的广泛关注。

  目前全国范围内对二战BC(乙丙)级战犯审判的学术资料十分有限,将八集篇幅的《亚太战争审判》称为“与学术领域携手并肩的作品”也不为过。令人意外的是,撑起这样一部作品的,是一支以80后女性为主,还不足十人的团队。在纪录片的当口,记者专访了《亚太战争审判》的总导演陈亦楠,揭秘作品的幕后创作故事。

  《亚太战争审判》并非一蹴而就,陈亦楠团队之前就制作过撬动巨大国际效应的两季纪录片《东京审判》,“这些作品为我们这一次的创作积淀了大量资源与经验”。五年前四月的一天,陈亦楠为了寻找一支由美方摄影团全程跟拍的东京审判影像资料,走进了美国国家档案馆,她与这一历史题材的创作也就此。“那卷16毫米被放在一个锈迹斑斑的铁盒里,我不得不用笔将盒盖撬开”,打开那段70年来乏人问津的影像资料,便是打开了一段尘封已久却不该被遗忘的历史记忆。

  《东京审判》纪录片系列,团队一着手就是多年。在国家公祭日、“七七事变”纪念日等重大节点,这一纪录片系列在多家和网站,引发业界巨大反响。但其中最令团队自豪的是,“这个用事实说话,代表中国声音的作品,在第一时间主动回击了当年日本NHK的同名剧集《东京审判》中的错误史观”。

  打捞严肃的历史,并非易事,学术深潜的定力、领域资源打通的魄力,缺一不可。陈亦楠尤记得第一次遇到上海交通大学战争审判与世界和平研究院首席专家、东京审判研究中心主任程兆奇的情景。“当时正是世界反战争胜利70周年前期,因为这一领域的复杂性与专业性,程教授回绝了不少为应景选题而来的”。为了权威学者加盟,团队几乎将相关领域的学术作品读了个遍。与专家见香港吉野门面时,主创的资料文件中插满了彩色小纸条,谈论时对各种历史细节刨根问底,这份真诚专注打动了学者。如今,程兆奇也成了《亚太战争审判》的学术指导与总顾问。

  作为《东京审判》的拓展与延续,团队在《亚太战争审判》中走得更远。他们跨越四大洲,远赴、俄罗斯、美国、英国、新加坡、马来西亚、日本、巴布亚新几内亚等13个国家和地区,进行实地拍摄和采访,在29所世界级档案馆里挖掘了大量珍贵历史影音资料。功夫不负有心人,不少之前从未被纳入纪录片镜头的精彩画面,纷纷入镜。

  巧合的是,纪录片中还存在与热映《八佰》呼应的情节,其中不但有当年战士战斗、撤离的真实影像资料,还揭秘了故事的部分结局:“八百壮士”中的57人,被日军带去了万里之外的南太平洋岛国巴布亚新几内亚,之后还参加了二战后对日战犯审判。“八大同盟国在亚洲太平洋地区相继成立了50多个BC级战争犯罪法庭,线索看似散乱,但随着调研的深入,我们发现,许多人类的命运与故事是相互缠绕的。”

  《亚太战争审判》受到业界广泛关注的,还有区别于传统同类型作品的生动镜头语言实践。纪录片中,一段二战期间中国舟山渔民自发救援落水英国士兵的故事,被网友剪辑成短视频,收获巨大网络、关注效应。这段故事中,不但出现了大量珍贵的黑白历史资料画面,解密了一段英国资料馆中英国士兵描述亲身经历的语音资料,甚至还有不少摄制组对当年英国获救老兵与施救中国渔民的实地探访镜头——音频与视频、档案资料与实景拍摄、亲历者与画外音描述相结合的操作手段,极大丰富了历史叙事的丰富性与公信力。

  “一方面我们想要将最新、罕见的历史资料尽量多地展示出来;另一方面,我们不想把纪录片做成乏味的传统资料片。”陈亦楠说,这种表达形态的丰富,是专业严谨度的要求,也是市场审美的呼声。

  理解纪录片的拍摄,要看呈现的镜头,更要看被的画面。为了引入更为专业、客观的国际视角,打通海播渠道,《亚太战争审判》中讲述中国审判的三集里,专门引入了一位外国主持人——英国剑桥大学亚洲与中东研究院教授顾若鹏。纪录片中一段,顾若鹏来到河南探访当年地道战现场,在采访到当年因日军投入地道中的毒气而的者家属时,珍重家人的顾若鹏深受触动,哭了出来。但纪录片画面,定格在了主持人眼圈发红的时刻。“对于观众来说这其实就够了,比起哭泣,这种隐忍式的展现,规避了苦情、煽情的质疑,反而更能凸显平衡客观的视角。”在将“不要关闭镜头”视为圭臬的纪录片领域,这种罕见的回避,藏着纪录片人对作品基调的思考。

  值得一提的是,《亚太战争审判》的并未终止于国内荧屏。陈亦楠透露,摄制组还将联手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基于纪录片拍摄中集纳的诸多珍贵历史资料制作12集史,并拟出版配套书籍,收录拍摄内容及幕后花絮以及导演手记。“走出去”的步伐也未停歇:目前,不少国外主流平台与发行商,已经向纪录片投来橄榄枝。“正视历史并非为了,而是为了呼吁和平,反思历史教训,避免重蹈历史覆辙,让全人类更好地面向未来。”陈亦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