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设在博物馆这所中学的孩子“走出去”学历史

※发布时间:2019-10-20 11:17:13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美女护士也疯狂楚天都市报10月17日讯(记者肖杨 通讯员魏忱 陈宇昕)日前,华中师大一附中光谷分校712班40余名学生在学校历史组老师和班主任老师的带领下,来到了盘龙城遗址博物院开展“博雅课堂”活动,这也是该校新学年第一次“博雅课堂”。

  盘龙城遗址是长江流域已知布局最清楚、遗迹最丰富的一处商代早期城址,距今3500年,是商代南土中心城邑和长江流域青铜文明中心,也被誉为“武汉城市之根”。遗址于1963年首次考古试掘以来,历经几古人的共同努力,至今发掘面积已超过20000平方米,出土文物达3000余件。

  同学们听听得很认线年,武汉大洪水,在防汛抢险中,抗洪工人从临近长江的盘龙城土墙取土筑堤,因此发现深埋土壤中的青铜器。在此之后,考古专家们对这片土地进行了多次发掘,出土了大量珍贵文物,在遗址旁建成了一座博物院,对文物进行保存和展示。博物馆的第一个展厅“浪淘千古”,就从那场洪水开始讲起。除了遗址出土的精美文物外,展览也对历年考古相关的纸质记录、实物资料等都进行了展示解读。顺着展陈设置,孩子们从考古专家的视角,将碎片化信息一点点拼接,形成了对夏商时代的完整想象。第二展厅的“故邑风物”,通过盘龙城出土的陶器、铜器、玉器等,综合展现当时的日常生活和祭祀礼仪。

  在被誉为“镇馆之宝”的绿松石镶金饰件旁,同学们驻足良久,认真聆听着员的解说。这件绿松石镶金事件距今已有约3300年历史,是目前国内发现的唯一一件商代早期最完整成型金器。器物原以近千片人工磨制的细小绿松石贴塑而成,由于这件镶嵌器在埋葬和发掘过程中经历了不同程度的扰动,所以出土时只保存了500余片绿松石且已失去原貌。

  第三展厅“角立南土”,视野进一步扩大,在各种同时期文物、数据、资料的横向对比中,看到盘龙城对整个夏商王朝的深远影响。

  整个参观过程中,孩子们格外专注,一边观看一边认真做着笔记。在商代早期最大的青铜圆鼎旁,孩子们发出啧啧称赞。有女生趴在玻璃展柜前认真看了许久,不停感叹:“这个太了不起了,当时的技术为什么能够做这么大。”此外,直径22厘米的有领玉璧,长94厘米的玉戈同样给师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参观结束后,同学们纷纷在周记中写下了自己的感受。有称赞文物馆藏丰富的, 712班张睿熙写道,“在二、三展厅中,我们前后寻到了大量的宝藏,珍贵文物觚、鼎、石范、玉戈让人一饱眼福。是它们,了盘龙城的兴衰。在身旁蔓延开来,最原始的雨声,最蛮荒的境域。”也有感叹历史的厚重的,712班朱果感慨,“我们在历史里穿梭着,1854年、1988年、2008年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历史离我们越来越近,博物馆里的一件件文物,一个个图画,仿佛将我们带到了商代早期,让我们揭开了历史那神秘的面纱。”也有展望盘龙城的未来的,712班陈彦彤呼吁,我们应该向外地友人展示盘龙城出土的精美文物,同时加强对文物的,更要抓住机遇,加快盘龙城的开发建设,使这一中外闻名的历史文化遗产,为城市的经济建设增光添彩。”

  据悉,华一光谷创办了特色校本课程“博雅课堂”,该课堂开办于2017年,至今已经走过两个年头,旨在让历史、地理、生物等非中考科目的课堂“走出去”,对传统课堂进行。这也是学校史地生备课组为培养学生未来发展所具备的核心素养,应对国家新一轮教育方案,自主研发的针对非中考科目的新课堂模式。

  如果您身边正发生着新鲜事、稀奇事、感人事、突发事,欢迎您第一时间向我们报料,线索一经采纳即有酬谢。 我们的报料渠道:1、24小时新闻热线、手机下载看楚天APP,在“报料”平台里发帖报料。

  

关键词:历史课堂
相关阅读
  • 没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