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国产剧:现实主义更亲民故事越“雷”越“扎心”

※发布时间:2021-3-4 0:35:26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距离1958年中国第一部家庭伦理剧《一口菜饼子》,将近60年。国剧60年的历程,不仅着电视这一媒王震在新疆介从人声鼎沸到危机重重,更建构起了中国社会不同阶段的文化记忆,从精英的、粗粝的寄托到流行的、精致的情感追求。

  对于电视机前成长起来的一代,彼时的电视剧虽给予“T世代”的是关于生活、情感、伦理、的模糊认知,但却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了社会基本观念的普及,“它是最柔软的娱乐工具,也是最坚硬的价值堡垒”。

  电视剧的文化,一边以大众更易于接受的温润世故样貌自居,另一边也在不断解构中迷失。在国剧60年的节点上,总有一些令人欣喜的变化(甚至是惊艳的变化)在悄然发生。

  从遗珠《大明王朝1566》的显露到“20年剧剧王”《人民的名义》意外突围;从《欢乐颂2》难续前作之热到《深夜食堂》在中国的“水土不服”;从《鸡毛飞》《白鹿原》的年代叙事到《外科风云》《猎场》的都市职业景观;从流行爆款《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到历史正剧新尝试《那年花开月正圆》……

  有的如《大明王朝1566》和《人民的名义》这样的互文,轻巧之间开掘“反腐”这一的、艰深的命题,令人看到当前的国剧在“娱乐至死”之外的可能性;有的则如《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和《楚乔传》这样的IP生产。

  一个比较有意思的现象是,今年的日韩剧都在原有流行成色上出现了某种共同的文化探索。各种类型的作品纷纷深入探讨起“内心秩序”和“个体”的命题,这在当前90后甚至于00后主导的年轻观众社群里,是能够得以充分移情的——他们并没有那么关心宏大叙事,首先关切的是自身之于世界的困惑和迷思。

  伴随整个电视工业的成熟度而来的,应当是电视剧创作的“亲民”转向——这无关乎艺术标准(或者说是区别于艺术标准的另一种评判标准),起家于“肥皂剧”(soap opera)的电视剧的逻辑原点并不在于此。

  但好在有另一个方向补完了这一种“缺失”。年初,以《大明王朝1566》《大秦帝国之崛起》《人民的名义》等代表的剧集纷纷表现出“正剧萌化”的全新文化现象。

  从关注“历史”到关注“历史感”的观剧思变化,从剧集文本本身延伸到表情包、鬼畜视频等二次元次生解读文化的观剧趣味变化,从“嘉靖海瑞CP”到“达康的双眼皮和保温杯”的观剧变化,背后折射出的是电视剧在径上(不自觉)探索出的更契合于当代社会文化特质(尤其是年轻人)的表达空间。

  需要再次强调,这样的线索是并行于艺术创作的,也并非是对艺术创作的取代,仅仅作为一种代偿性的手段拓展了电视剧的空间。

  “现实主义”已作为一种重要的创作和手法,普遍存在于各类精品剧的创作之中。过去,我们用现实主义题材来定义一种类型创作。但“现实主义”只属于当代吗?从今年国剧市场的反馈来看,并不止于此。

  自从郑晓龙导演谈起自己的《甄嬛传》就是一种现实主义创作后,中国电视剧的创作似乎都开始往下多挖掘了一层——我的故事究竟对于今天有怎样的关照?在郑晓龙的眼里,《甄嬛传》看似在讲一群封建制度里的后宫女性,但寄托在她们身上的身体与反思,都是有益于当代女性回应自身、情感和奋斗问题的。

  于是,2017年涌现的一大批创作中,都开始印迹着高度的“现实主义”:既有《鸡毛飞》《那年花开月正圆》这样的年代剧,它们的故事不属于当代,但折射出的风貌确是可资当代借鉴的;也有《外科风云》《急诊科医生》《猎场》这样的当代职场剧,讲的是最习以为常的现实生活,但商榷的却是以上、生活以下的诸种暗流涌动。

  就连《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择天记》《楚乔传》这般流行剧,都试图用现实主义的意象来反身定义自己,女性的成长、少年的“逆天改命”,都关照着这个时代的正能量话语,无论是否出于创作层面的本意。

  反而,过于浓重的史诗叙事,或有于生活的审美想象空间,为大多数普通观众的共情带来了难点——电视剧领域是没有“文艺电视剧”一说的,难以为大众所“准入”的作品,就足以构成反思空间了。

  一个直观的感受是,2017年的当代题材流行剧,虽然仍难掩通俗成色,但基本都有了故事核的意识。仅凭这一点,我认为就是一种进步。

  无论是《欢乐颂2》或是《我的前半生》,还是今年接连推出的医疗行业剧《外科风云》《急诊科医生》,或是《夏至未至》等常规校园偶像剧,虽在题材类型上并未表现出更多突破,然而它们试图给出的议题都十分直观有力。

  例如观念的碰撞、代际表达的差异、社会阶层的流动……对于电视剧来说,为观众创造的思索空间不必太复杂、太,最重要的是——明确。这似乎也构成今年电视剧能频频引发大众热议的关键缘由之一。

  当然,除了上述具有进步性的拓展之外,今年国剧市场提交的答卷中也带来不少反思空间。例如,“流量”是不是影响创作的症结?IP改编还是万能灵药吗?大女主、大男主是今天的文化现象吗?“剧N代”失落的命运会被改写吗?网剧规格初显,电视剧要怎么办?

  这样的问题或许还有很多,也有待于我们用2018年甚至是未来更长时间加以审慎观察。但总体上,回望2017年的中国电视剧,它至少显著地表现出了其(过去一直有的)深厚的国民基础。

  相比前些年人们热衷于对“老国剧”的集体怀旧,今年的电视剧无疑带出了更多新鲜的话题,“看剧”似乎重回大众日常生活,再度维系了一种主流的生活方式。仅这一点,中国电视剧在60年的节点上,就不至于太落寞。

  

关键词:2017伦理剧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