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需要警匪剧

※发布时间:2022-1-15 20:20:56   ※发布作者:佚名   ※出自何处: 

  最近,不做大哥好多年的东北霹雳舞王孙红雷,又凭借《扫黑风暴》再度归来,让人感慨:你大爷,啊不是,大哥始终是大哥。

  然而从《征服》到《扫黑风暴》,国产警匪片却呈现十分明显的衰落态势,从当年的百花齐放到现在的偶有佳作,这到底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还是人人害怕坐歪的后遗症呢?

  如果警代表,匪代表流寇,那么可以说,自古以来,警匪题材的作品就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刚需——

  在古代,与盗贼题材的话本、小说就是民间乡野最受欢迎的流行文化之一。什么《三侠五义》、《包公案》、《水浒传》,别管逻辑是否严谨、方法是否科学,老百姓看的就是恩怨情仇、猫鼠游戏。

  一言以蔽之,人民群众不看你是谁,而看你到底做了什么。这不是简单的唯三观论,而是一种朴实的、有人情味的价值取向。还反映着广大群众对于公平的质朴渴望。

  时间快进到建国以后,虽然不能成精,但影视剧里的神探却出了不少。比如《国庆十点钟》里的顾群、《秘密图纸》里的石云、《英雄虎胆》里的曾泰、《林海雪原》里的杨子荣等等。

  虽然受限于特殊的历史氛围,影片中的神探身上总是着浓重的主角,但与千篇一律的模式化英雄相比,反特片中的角色们显然更具别样的魅力,特别是女,咳咳咳。

  咱就拿杨子荣来说,当年作家曲波收集了很多关于东北抗联、的民间故事,它们最终箭一样射向了杨子荣这个靶子。

  天王盖地虎,宝塔镇河妖!在座山雕的老窝,杨子荣比还像。在老百姓的心中,杨子荣是最富个性的型英雄。这也是这个剧本可以穿越,一直被不断翻拍的原因。

  从样板戏《智取威虎山》,到徐老怪的《智取威虎山》,杨子荣在正派的高大全与反派的矮挫丑之间演出了人性的苏醒、人情的流动,就像一位豆瓣网友评价的那样,这是匮乏时代的人性。

  这个走出去不仅是行动上的,更是思想上的、上的。这个时候的影视剧创作逐渐摆脱刻板化印象,情节更加大胆,人物也更加丰满。

  1987年的《》由当时的当红小生胡亚捷主演,虽然难逃主旋律魔咒,但从主角到物的都试图说人话,讲人味。

  虽然打着主旋律正剧的旗号,但借鉴了不少港产片的拍摄手法和桥段,甚至还用到了美国新潮电影的配乐。

  值得一提的是,当时的濮存昕还是面嫩的小生,一副扮相很是帅气,师奶杀手的地位由此奠定。

  等到临近新千年,国产电视剧的尺度也进一步打开,1998年的《永不瞑目》改编自海岩同名小说,虽然故事情节不算新颖,但帅哥靓女集结,特别是陆毅饰演的男主和袁立饰演的反派女二之间的情感戏充满了性张力,带着一股女性性的意味。

  两个人本来是竹马配竹马的发小,结果因为生活境遇不同,了不同的道。可你要说完全相反,倒也不见得。

  文的角色是个讨厌体制、极具意识的愤青,而李幼斌的角色则是个心存的梁山好汉般的人物。

  强拆、收贿受贿、枉法、买凶,你能在美剧韩剧,以及扫黑报道里看到的情节,这部剧里都有。更重要的是,这部剧的根本无法一刀切干净,反派的恶往往与体制的落后与社会转型的结构性问题有着摘不清的关系,换句话说,这样的恶是时代所无法避免的。

  但正是因为当时的警匪片敢于时代的恶,才有了不会被时间磨灭的宝贵价值。可以让我们看清时代发展的背后,也有着许多沉重的代价。

  实际上,整个九十年代就是在狂飙突进中,不断认清历史、白描现实的人性大解放的时代。影视剧尺度之大,只能说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比如在警匪片中有一类以纪录或半纪录形式拍摄的,《济南7.9大案侦破》、《西安大追捕》、《南国大案》、《命案十三》等等,可能现在的小朋友只能在视频网站的猎奇栏目中听闻其名,但当时这些都是能在电视上实实在在的内容。

  魔幻吗?科学吗?时代的大浪扑面而来,成功者鲤鱼跃龙门,;失败者也不甘于沉淀河底,沦为腐肉泥沙,这就是人性的线.短暂绚烂的哲学时代

  对于中国的警匪片而言,新千年是一个重要节点,在2001年先后的《黑冰》、《重案六组》、《黑洞》三部剧堪称经典,豆瓣平均8.4分,至今还被不少影迷津津乐道。

  其中《黑冰》与《黑洞》被人们简称为双黑,不仅是因为它们名字里都带个黑字,更因为它们在气质和氛围上相近,且都有一位极具魅力的大反派。

  从表演方法上来看,《黑冰》中的文更加有张力,他饰演的郭小鹏表面上是年轻有为的企业家,背地里是的制毒。

  身形消瘦,骨架却不窄小;肿眼泡、高颧骨,组合起来一张高级脸。静时文质彬彬,动时行云流水,一举一动、一颦一笑都带着一股让人不得不注意的雅痞范儿。

  当然,还有至今都不过时的穿搭造型。剑桥风的毛衣、oversize的卫衣、商务风的夹克、复古风的外套……你以为明星要靠奢侈品牌、真金白银来塑造,文告诉你只要气质好、会穿搭,就能打造独属自己的绅士品格。

  然而郭小鹏犹如时尚icon的另一面,是难以想象的与不择手段。童年时家庭带来的阴影一直在他心头,母亲的悲泣、父亲的疏离落寞、继父的严苛,乃至成长过程中的种种不公与,都让他成为了一个具有表演倾向的人格。

  在全剧最经典、也是最能体现他这种特质的最后一集,蒋雯丽饰演的卧底雯来探望郭小鹏,照理说郭小鹏顶着个大秃头、又是,怎么也是邪不胜正了。

  但这段戏的处理、以及文的表演都让这个必死之人焕发出了一种强大的生命力,其气场一直碾压蒋雯丽(当然蒋雯丽已经演得很好了),一时间会让观众觉得郭小鹏是个反权威的悲情英雄。

  镜头从后脑勺慢摇到侧脸,他一半面孔藏在阴影里,代表了他游走于明暗之间,也让女主角雯对他后面说话持半信半疑的态度。而观众的视点随着镜头的推进,落在了文那张极具表现力的脸上,从此就被他带着走了。

  先是交代了银行账号,又雯一定要幕后大佬。眼神真诚,动作洒脱,不知道的以为他才是办案。而反观女主角,虽为,却垂头不语,多少因为自己曾经过这个人的感情,又把他送进死牢,而感到些许内疚。

  你穿的这身新真好看……让我猜猜你在想什么……因为太多的人骗了我……但是你是一个有的人,我知道你今晚回来,谢谢你。

  表面上是犯罪者身陷,方取得了胜利。但实质上两人的心理却是对调的,罪犯掌握了话语权和高地,将变成舞台,将言语变成刺针,一番操作下来,谁伟岸、谁、谁洒脱、谁成功,就看观众怎么想了。

  “这是一个多么的世界啊,他们把人分成八六九等,最高层的人能够享受物质和的供应,然后随着层次的递减,供应就开始减少,最低层次的人,通常他们接受的物质能量只能勉强维持他们的生活,而供给几乎是零,本人曾经就生活在这个层面里。

  你们习惯把人群分成罪犯和非罪犯,就是所谓的和。并且由此衍生出一些、之类的概念。但是我要告诉你,其实一切都是机会而已,穷乡僻壤的犯罪率低,不意味着那的人就。因为他们没有选择,没有选择就不会有痛苦。

  法国著名学者福柯在《疯癫与文明》一书中写得很清楚,所谓正要通过区分来界定,就是说人们要找出一小撮的异类,去、并进行符号化,才能确保自己是主流、是正确的。

  这也是咱们常说的天才与总在一线之隔,每个具体的人都有着无数的面向,而想要对其进行管理和规训,就简单有效的办法就是将人原子化、符号化。

  郭小鹏不想变成一个符号、一个棋子,因此他要掌握,摆脱被、被支配的命运。但越是追逐就越是,更可悲的是他自己深知这是,光影之外的另一半人性无时无刻不在着他。看过剧的同学应该知道,其实他一直都怀疑女主是卧底,但他又不想失去这一道仿若知己的光。他在中寻找同类,但又彻底的沉沦,这样有思想、思辨性的罪犯注定是孤独且脆弱的。

  最后,面对死亡和女主的离去,郭小鹏应该还是怕了,他开始语无伦次,一会坐火车,一会开轮船。他开始想念父母,开始拉东扯西。

  希望还没看过的同学都看看这段死亡颂歌式的表演,也希望文老师能开个表演班,对现在演艺圈的偶像们进行精准扶贫。

  与郭小鹏相比,《黑洞》的男主角聂明宇看上去更加儒雅绅士,人模狗样。老爸是市长,自己开公司,有一个可爱的妹妹和一个漂亮老婆,妥妥的人生赢家呀。

  这样的人为啥要犯罪呢,带着这样的疑问,我们随着剧情走进他的内心世界,这才发现,好嘛,他其实是个俄狄浦斯重症患者。

  一位豆瓣网友总结得十分到位,他用犯罪完成弑父。聂明宇所受的文化教育让他做不出真正的弑父,但他又无法与现实、与自己和解,只能一条自毁加毁人的道。

  搁到现在,这其实是没什么新意的原生家庭引发的惨案。但放在2001年,观众看着这位官二代怎么、怎么越货、怎么爱妹如痴、怎么内心纠结,简直就像参读一本心理学教材,不用每个字都看懂,只要能感同某个点,就足够共情了。

  其实电视剧里也交代清楚了,聂明宇一直觉得父亲假清高,一到关键时刻就把子女推出去当挡箭牌。

  在人物动机的背后,《黑洞》与《黑冰》有着极为相似的历史背景,主人公童年都遭到过家庭和社会的与,更重要的是他们目睹过社会信任机制、价值结构的解体与崩塌,从此再也无法过正常的日子。

  比如这一场,他明明是一群人中最矮的,但站在中心,气场却是最高的。甚至都不用做出挺胸抬头的姿态,反而是略微含胸,却将那股随意中透露梦见家里着火着威严的气势表现得淋漓尽致。

  又比如他和丁嘉丽的这场戏也堪称经典。对面是自己的朋友、正派的妻子,表面上他平和、微笑,可神情里总让你感到有那么一丝的不耐烦。这里陈道明演活了那种常居上位者的傲慢,彷佛在说,彬彬有礼是我的教养,但是你自己掂量一下,配站在我对面跟我说话吗?

  看得出来,导演是真的很爱陈道明老师,给出的镜头构图都十分讲究。到了正派这里,大家看一下这些的出场,恨不得45度角往上推,这种做法不像拍英雄,倒像是拍反派。

  不过,能够的电视剧在价值观肯定不能出错。陈道明再儒雅,的时候也足够。看看这个镜头,他的表情怎么从若有所思到,真的让人。

  从上不看看出,双黑的反派之所以吸引人,一是演员帅、演技好;二是他们都有自己的价值观,换言之,他们浑身散发着人格的魅力。

  这样的角色,也可以给观众带来,看待这个世界,看待他人时不要非黑即白。而我们越是理解这个世界的复杂性,对自己的认知也就会越清楚。

  相比之下,同年的《重案六组》走了另一条类型化的线,虽然夹在双黑之间,但收视率一点不差。

  李成儒一从魅力配角走来,拿着好剧本攒了一个很有辨识度的班子。现在看,这部剧的剧情跟《犯罪心理》,比《重案六组》还晚了四年的美剧很像,一两集一个故事,不光交代案件,也深入到了背后的社会与人性肌理。

  不过更让我有好感的是女季洁这个角色。英姿飒爽,高挑干练,虽然并不够漂亮,但却让人觉得她就是一个活生生的。

  直到今天,也很难在荧幕上看到这样的女性角色了,特别是当这个演员出现在妇科医院分发的小扇子上的时候,就更让人唏嘘了。

  相比之下,海岩继《永不瞑目》之后,继续走刑侦恋爱剧的线年电视剧版的《玉》罕见地使用了女性视角,并成功捧红孙俪、何润东、佟大为;

  这么看来,海岩剧的反派男主其实个个都长相帅气,真正践行了男人不坏,女人不爱,不光要坏,最终靠帅的至理名言。

  不过,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就像人类的哲学时代是美好而短暂的一样,国产警匪片的哲学时代刚开始不久,就黯然落幕。他们探索出的空间,后来者未能跟上去填满。

  说了这么多,我并不是要厚古薄今,而是希望曾经的一些好片子能被更多人知道,能让大家觉得国产电视剧并不是一味悬浮、偷懒、不着四六。

  这些年也有不乏好片子,比如网剧《心理罪》、《白夜追凶》、《无证之罪》、《隐秘的角落》、《沉默的》等等。

  比如最近的《扫黑风暴》,要说尺度也够大,要说真实也的确有许多真实发生的案件。但让人觉得不够好地方也有不少,比如很多情节的发生要用“纯属巧合”来解释,一些角色不仅工具人属性过于明显,而且智商看得令人着急,这些都是创作手法上的偷懒表现。

  另外不得不吐槽的是,孙红雷的演技却有可见的下滑,有明显的用力痕迹。相对《征服》里就算面无表情也让你感觉到阴狠的强,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就像强买瓜这个梗,跟风者不过将其当作流量笑料,笑着笑着之后,就不会深究强之所以成为强的深层原因。

  希望这个世界即便就像郭小鹏说的那样,也依旧还留有更多面的、更温柔的价值观与更立体、更的人。